找到相关内容69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鉴真和尚怎样东渡日本

    唐代的鉴真和尚(公元688-763),14岁出家,曾游历长安、洛阳等地,对佛经很有研究。26岁住持扬州大明寺,当时被誉为江淮佛教的首领。  中国那时是世界佛学中心之一,公元742年,日本天皇派佛界代表来到我国,要特色一名高僧去日本弘扬法事,传播佛教文化。他们钦佩鉴真学识渊博,就从长安专程到扬州邀请。当时,海上交通十分艰险,鉴真果断地说:“为了佛法,何惜生命!”  但是,他去日本的计划,一次次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4351209.html
  • 问:佛教七宝是什么?

    珠宝中的灵物。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6474978240.html
  • 天台性恶思想与宁玛大圆满之比较(一)

    三段论”来说明之,性恶说的目的在于打破众生对万法的执着:在众生看来,九界是恶非善,佛界是善非恶,九界与佛界是二非一,是相反对立的关系;若九界本具佛界,则九界不名“九界”(众生遍计所执的九界),是名九界(去掉遍计所执后九界的本来面目,即九界的真如实相、九界之“性”);若佛界本具九界,则佛界不名“佛界”(众生遍计所执的佛界),是名佛界(去掉遍计所执后佛界的本来面目,即佛界的真如实相、佛界之“性”)。或者说...

    宽 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1768321.html
  • 善行的实践

    。」但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我们看顾众生,而且深切期望众生脱离苦海,而登临佛界。我们这样发菩提心,修习利益他人。这种想法不仅是修持佛法的绝对必要信念,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信念。假若我们常保持使他人受益的念头,并且囗念一句:「嗡嘛呢贝美吽」便能使众生脱离苦难,而且登临佛界了。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1040643.html
  • 佛性通万物——悟觉印严法师书画中的静态哲学

    花鸟,除去凡世的物象,我读到的皆是静的禅意。  我以为,万物不可通佛性,而佛性却可通万物。人之所以有别于万物,可能就在于人之佛性。佛性并非佛界独拥,否则,佛教就不可能去教化,去普度众生。由此,佛教的...说幡动,争执不休。恰遇六祖慧能路此,他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乃佛性通万物之典范矣。  在佛界,正是有了一个静态的人生哲学,他们才不以官爵论尊荣,不以钱财论富贵,不以出身论才干。不贪...

    邓三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250893.html
  • 探究悟空禅茶壶里所蕴含的禅茶意

    形象,是把佛门子弟追求“万事皆空”的禅机形象化了,只用一头人见人爱的灵猴,就将禅机诠释了。“悟空”是佛界参禅的最高意境,“悟空”坐于茶壶之上,佛之禅机也在茶之上。禅茶活动又是通过“悟空“这一形象来展现...笔者观之,没有比这悟空禅茶壶更具典型意义的了。此壶从佛界返回民间,百姓用此壶品茶,未必如卢仝所言用七碗分盛,未必按卢仝说的那样去寻求喝茶的感受,当就落座品茶赏壶,也获益非浅。因为悟空禅茶壶既体现了茶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271521.html
  • 古代求官最灵的寺庙: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的恩宠更为天下独有,自康熙至光绪二百多年间的数朝皇帝,均亲莅敬香礼佛。康熙曾亲赐紫袈裟于寺内住持,开创并享受了佛界人士竟能受赐穿皇帝最尊贵的紫衣的尊荣。乾隆皇帝与潭柘寺的关系也很深,甚至将此寺辟...天花板雕的是唯有皇宫正殿方可一用的“金龙和玺”图案,寺庙而有如此建筑上的皇威特权,也是佛界一趣话了。  笔者家中供奉观音,故我在此寺近后山的观音殿和圆通殿两殿内久久逗留并大开了一番眼界,原来这里的...

    佚名

    |$False$|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2/16133795418.html
  •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

    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上有“四圣”(声闻界、缘觉 界、菩萨界、佛界),总共十种生命类型与层次,现就将“ 十界”之各自品级与特性说明如下: ... 9.菩萨界:发“四弘誓愿”,行“六度”者之所居。 10.佛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之所居。 就“法界”之意义而言,有“差别”、...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446598.html
  • 传灯的性善恶论

    界之性恶即是佛界之性善,所以,一方面性即是理,本非善恶;另一方面性又同时具足善恶。   根据性具善恶原理,传灯进而认为,善恶不能不说,但始终要落实在“修”上,即所谓“约修以论性”。他说:“盖台宗之言性也,则善恶具;言修也,而后善恶分。乃以本具佛界为性善,本具九界为性恶;修成佛界为修善,修成九界为修恶。”“或开修善,而究竟于性善;或开修恶,而究竟于性恶。”(《性善恶论》卷一)可见,他把修善修恶看得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5478288.html
  • 首届大理佛教文化研讨会16日举行开幕式

    开幕式上致辞,到会的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及高僧大德纷纷为本次佛教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挥墨题词并共同植下了象征和谐长青之树!   本次佛教文化研讨会的召开,实为佛界的一件盛事、喜事和大事,相信对更好地挖掘...

    【佚名】

    |开幕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4/1610428892.html